【多彩新论】弯下腰身,挺直脊梁

榕江县古州镇东门村有条长25米、坡度为45度的坡道。这条坡如今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脊梁坡”。

6月底洪水来袭,这条坡道曾被淹没。洪水退去,人民子弟兵在这里一车一车将淤泥拉上坡清运走。从高处看,战士们佝偻着身体、奋力拉车的模样,在脚下淤泥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油画、催人泪下。网友称之为“洪灾救援的‘中国脊梁’”。如今家园焕发新生,当地老百姓自发把这个坡命名为“脊梁坡”。

用“脊梁”称呼一个坡并不多见,是什么原因促使老百姓自发用“脊梁”为一个坡命名?相信每一个经历这次洪水的人心底都有答案:洪峰过境,人民子弟兵在巷道里中奋战,清淤清障恢复家园;埋头拉车的一幕震撼人心,挺起守护群众家园的脊梁。

阳光下,这条25米长的坡道已经看不出往日的“狼狈”。乡亲们以“脊梁”为它命名,就是用“日常称呼”的方式,铭记一段历史、表达心中的敬意和谢意,使“脊梁坡”成为情感的联结、精神的坐标,宛如一个信息“超链接”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之中。

如今,榕江浴火重生、经济社会加快恢复,“村超”赛事感恩重启。38.5万榕江人不屈不挠、于磨难中奋起,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争分夺秒恢复家园。用“脊梁”命名一条坡,何尝不是表达坚韧、坚强的榕江人民的心声。

群众心中千言万语,尽在一个命名中。生活中不少事物会在发展的大浪淘沙中被时间湮没,而那些人们口口相传、躬身实践的传统和精神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相信不论过了多久,每一个来到“脊梁坡”、了解“脊梁坡”的人,都能从中受到精神的激励与鼓舞,挺直自己的脊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李海钦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上一篇: 李雪琴王建国在一起了 录制节目现场撒狗粮坐实恋爱关系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