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坚决揭开海外直邮造假者的“画皮”

“明明下单的是法国直邮的香水,结果收到的包裹贴着‘上海仓发货’标签,客服还狡辩称是‘海外调拨’”—— 这样的吐槽在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海外直邮”本应是原产地直发、全程可溯的放心渠道,却逐渐沦为不法商家造假售假的“遮羞布”。

“海外直邮”本应是原产地直发、全程物流可溯、海关监管保障的代名词,但现实中却屡屡沦为造假者的“画皮”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吐槽比比皆是,物流信息造假、虚构清关环节、商品“海外一日游”后折返国内……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海外直邮”“全球购”的投诉累计约2万条,质量问题无法退、假货难维权、退货权被无理剥夺等问题集中爆发。

海外直邮涉假乱象,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更扰乱市场秩序,侵蚀跨境电商的诚信根基。从法律角度看,这种行为涉及多个违法层面。利用海外直邮逃避商品质量监管、危害知识产权、规避进出口管理秩序、掩饰犯罪资金性质和来源等,均可能构成刑法上的相关罪名。

海外直邮涉假乱象为何屡禁不止?深层原因值得剖析。大多数消费者看不懂清关文件,易被“保税仓直发”等噱头迷惑。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海关与平台数据未实时互通,给造假者可乘之机。部分平台为流量放松审核,默许 “刷单改评价”,加剧乱象。

治理海外直邮涉假乱象,需多方协同,全方位监管。要压实电商平台的主体责任,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资质审核,要求提供完整证明材料,确保商家合法性和商品来源正规性。同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品牌方应建立官方鉴定通道,降低鉴定成本;商家要明确“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适用范围;平台应将维权时效从“自动关闭”改为“直至解决”。海关、公安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海关加大入境包裹查验力度,严格审核清关文件;公安部门联合海外货源地建立假货情报共享机制,开展跨境联合执法,打击伪造清关、洗钱及知识产权犯罪;推动与贸易国建立协作机制,实现证据互认、资金冻结,斩断跨境售假链条。

海外直邮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模式,在带来消费便利的同时,正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唯有通过完善法律规范、强化监管合力、提升消费者防范意识等多方努力,才能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海外直邮真正成为消费者放心购物的可靠渠道。监管部门应当主动出击,以“铁拳”之势严打违法行为;电商平台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消费者亦需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多方合力,方能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越(黄冈武穴)

责编:曾达飞【责任编辑:伍佳佳】

上一篇: 不怕晒黑就可以不防晒……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