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运用 ROPA-KNEE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完成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右膝关节置换手术,标志着医院骨科诊疗步入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

智能技术攻克传统手术难题
67岁的李女士(患者化名),患有高血压10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不适,呈间断性钝痛,活动劳累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缓解,经物理治疗及多种保守干预,症状仅能得到部分缓解。近期,李女士的右腿疼痛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李女士曾于9年前因“左侧膝关节病”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做过“左膝关节置换”手术,这次在家人的陪伴下,同样选择了到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治疗。
李女士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右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需手术治疗。

骨二科主任梁涛表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存在显著局限性:手术操作高度依赖术者经验,不同医生甚至同一医生在不同手术中,截骨角度与假体植入位置均可能出现较大偏差;同时,软组织平衡判断缺乏客观标准,导致术后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与李女士及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以突破传统技术瓶颈。
三大模块构建智能化手术体系
据了解,ROPA-KNEE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通过三大核心技术模块,构建起智能化手术体系:
“数智脑” 术前规划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患者骨骼进行智能分割与三维重建。系统依据骨骼解剖形态及参数,自动测算并匹配最优假体型号,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大幅提升术前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度。


(术前三维重建图及人工智能三维手术模拟结果图)
“数智眼” 术中导航系统:借助亚毫米级光学定位技术,实时监测手术进程,精准引导操作路径。同时,系统通过配准算法智能预估软骨厚度,为术中间隙平衡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
“数智手” 智能操控系统:实时捕捉手术器械位置信息,确保植入物通道与术前规划完全一致。系统配备的安全保护机制,可有效减少软组织损伤;通过视、触觉反馈辅助精准截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手术质量与康复效率双提升
李女士手术提上日程,在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梁涛团队为李女士进行了智能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右膝关节置换手术。
术前,梁涛团队为李女士进行膝关节CT三维重建,利用膝关节手术机器人为李女士精准制定手术解决方案,设定好植入位置和角度。
术中,梁涛团队将机械臂精确定位到预期规划位置,完成毫米级精准截骨及内外翻角度控制。通过全程数字化导航,智能化人机互动,控制手术精度,有效降低传统手术的操作误差。
在机器人辅助下,整个手术执行更加流畅,通过术后测量显示,实际截骨量、植入角度与术前模拟高度一致,真正实现速度与精度的完美结合。
手术过程顺利,整台手术用时1个半小时。术后第一天,李女士便在梁涛规范的指导下下地行走。
智能技术引领新格局
当今时代,前沿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交融,在骨科手术这一医学精微领域,二者融合犹如一束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数字健康的前行道路,催生出变革性的飞跃式发展。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骨外二科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为众多关节病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助力他们摆脱疾病困扰,重拾健康生活。
特色诊疗专科—骨外二科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骨外二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科、教、研于一体的专业学科,以创伤、关节、小儿骨科的常见病、疑难病为临床诊治与研究重点,技术处于市内先进水平。

骨外二科团队可治疗四肢、关节等各种骨折脱位,韧带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下膝关节损伤半月板成形术、缝合、交叉韧带重建、髌股韧带重建,髋关节镜手术,对晚期髋关节及膝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熟练地进行大量的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近期团队还开展了髋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期的翻修、骨科3D打印技术等。2021年3月,“3D打印骨科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落户。

科室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对儿童骨科创伤特别是干骺端骨折、骺板损伤,常见畸形如髋关节发育不良、马蹄足、肘内翻、膝内外翻、足外翻及多指(趾),并指(趾)等矫形方面有独到见解,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优势。
骨外二科团队精诚团结,热情周到,以“敬业、团结、务实、创新”为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为全县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