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爱心冰柜”里的潍坊温度

大众网评论员 牛鞠榕

近日,潍坊青州街头出现暖心一幕:多家店铺门口摆放着“爱心冰柜”,里面装满了免费矿泉水,专门为外卖员、环卫工人、交警等户外工作者解渴消暑。不少市民自发为“爱心冰柜”补充饮品,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

对待劳动者的态度,决定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生活同在一座城市,知道他们渴,感到他们累,备好水、留好座,没有过多的语言修饰,而是用最朴实的行动诉说着“你们很重要”。像潍坊的“爱心冰柜”这种“越拿越多”的“怪事”,恰恰折射出一座城市最珍贵的文明底色。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潍坊从来不缺善意与关怀。奎文区设立“疃爱润心驿站”,配备应急药箱、免费凉茶、充电接口、休息座椅等设施服务户外劳动者;昌邑市打造“十分钟清凉圈”,50处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消暑歇脚的港湾;昌乐县爱心企业为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饮用水、雪糕等防暑降温物资……这些有的来自政府部门,有的来自民间自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一种特质,一种“能帮一把是一把”的意识。“与人为善”的平常心,已经成为潍坊人过日子的寻常模样。

“爱心冰柜”传递出的善意,让人共情的是爱心“接力”。在监控视频中能清晰看到:一对小夫妻开车路过,特意购买矿泉水放进冰柜;还有市民默默拎着大包饮品前来补货。他们的身影或匆忙、或从容,但眼神都那么清澈。对劳动者的尊重,是最优秀的价值观,是一座城市的集体审美。没人计算付出的多少,也没人奢求丰厚的回报,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份温暖添砖加瓦。这种双向奔赴的托举,温暖着一座城。

“爱心冰柜”提醒我们,“小善”有“大爱”。哪怕只是为冰柜添一瓶水、留一张鼓励的便签,都在为这座城市注入温暖。与潍坊有缘,就是潍坊人。这种包容的心态,这种“众人拾柴”的参与感,让善意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公益行动,当奉献与互助成为城市的集体行动,“志愿之城”便有了最动人的底色。

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温柔接住,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被城市稳稳托住,或许这就是“潍坊温度”最生动的诠释。

上一篇: 中德哲学对话|Karl Kraatz : 越来越多人对阳明心学感兴趣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