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马雅丽 通讯员 刘瑶瑶 青岛报道
七月的微风里,平度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面印着“感恩遇见受益终身,以爱为源尽职尽责”的锦旗。送锦旗的家长红着眼眶却笑着说:“这面锦旗不仅是感谢,更是想告诉所有人,遇见你们,是孩子这辈子的幸运。”

故事要从半年前说起。那时刚满六岁的男孩第一次走进诊室,家长的声音里满是焦虑:“他坐不住,教他认字也记不住,这可怎么上小学啊?”评估结果显示,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互动薄弱、认知与语言发育滞后等问题。儿童保健科团队没有犹豫,立刻为他制定了量身定制的康复方案,每周5天,感统课帮他找到身体平衡感,蒙氏认知课一点点培养专注力,ABA行为课教他怎么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手功能课练会稳稳拿住铅笔,再加上经颅电刺激、托马迪斯听觉训练仪等设备辅助——每一节课、每一次训练,都对准孩子最需要突破的关卡。
就像种子悄悄发芽,孩子的变化也在日常里慢慢显现。
最初连5分钟都坐不住的他,现在能跟着老师上完一整节认知课,还会举手说:“我想回答”;以前看到小朋友就躲开的他,会主动把积木递过去:“我们一起搭城堡吧”;从只会说叠词,到能清晰讲出:“老师今天夸我写字认真”;更让人惊喜的是,他已经认识上百个汉字,翻开绘本时会指着字念:“这是‘太阳’,那是‘月亮’。”妈妈说,现在带他出门,他会主动跟邻居阿姨打招呼,晚上还会拿着画给爸爸讲:“这是我今天在康复室做的手工”。
“以前总怕他跟不上,现在看着他盼着上小学的样子,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家长摸着锦旗上的字,语气里全是释然。而对儿童保健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比锦旗更珍贵的,是孩子每次进门时清脆的老师好,是家长从紧锁眉头到舒展的笑容,是看着一个曾经慢半拍的孩子,一步步追上同龄人的脚步。
回望这一路,儿保科医务人员也想对所有正在经历相似困境的家长说几句心里话。别焦虑,接纳孩子的“慢”。发育迟缓不是绝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接纳他的暂时落后,才能更冷静地帮他追赶。康复训练,家长的坚持比孩子更重要。孩子会累、会哭、会想放弃,这时候我们不能跟着动摇。你的坚定,会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多给孩子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他今天多说出一个词,多走了一步平衡木,都值得被表扬。这些正向反馈,会让他更有动力。请相信,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坚强。现在的他们,依然在康复训练的路上。但早已不再害怕,因为清晰地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光——那是对世界的好奇,是对成长的渴望,更是他努力追赶的勇气。
这面写着感恩遇见的锦旗,其实也是医护人员想说的话——遇见这个努力的孩子,遇见始终不放弃的家长,才让尽职尽责有了最温暖的意义。如今,这个即将在九月踏入小学的孩子,正带着所有人的期待,朝着满是阳光的未来跑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大人要做的,是陪他慢慢绽放。在这里,每一份专业的付出,每一次耐心的引导,都是为了让更多孩子像这个男孩一样,在爱的守护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自信地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