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目光从译稿转向现实世界,国际汉学家行走南京

将目光从译稿转向现实世界,国际汉学家行走南京——行行摄摄,触摸文都脉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祝东秀 实习生何佳瑞

7月22日,前来南京参加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的汉学家们,将目光从译稿转向现实世界,通过实地行走,参访锦创书城、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等处,切身感受南京7月的光影之美和书香气息,触摸这座世界文学之都的脉动。

将金陵绿意收进手机镜头

这一天,汉学家们的行程从树木葱茏的东郊开始。

夏日的紫金山,郁郁葱葱。“生活需要不断制造惊喜,我已经好久没看到这么漂亮的景色了。”“我终于知道南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好作家了。”汉学家们一边赞叹,一边掏出手机,将窗外的盎然绿意与云天之色一起收进镜头。

很快,汽车拐进友谊河路,锦创书城(钟山店)T台式的入口设计突然就闯进他们的视线。他们睁大了眼睛:在喧嚣的城市当中,居然有一家与周围环境既形成连接又有一定的边界感的书店。更让他们吃惊的是,植物花园、植物多样性展陈、爬行动物馆、萌宠馆……都可以在书店里找到踪迹。

汉学家们逛书店,没有空手而归。记者看到,在他们购买的书中,有一本是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正在暑期档热映。

一次展览看遍全球9座城市

“文学之都青年漫画家全球驻地创作成果展”正在锦创书城(钟山店)举行。走进展览区域,一幅幅风格各异的漫画作品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2024年,南京与法国文学之都昂古莱姆共同发起“青年漫画家全球游历”项目,邀约中外漫画家历时半年游历意大利法布里亚诺、西班牙毕尔巴鄂、泰国普吉等9座创意城市并进行创作交流。

“漫画以一种非常直观且有趣的方式,展现了不同城市的特色。我虽然不太懂漫画,但是这是现在年轻人十分喜欢的一种形式,它让更多人可以轻松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国汉学家苏菲对着面前一幅画感慨道。

韩国汉学家金泰成在一幅以韩国光州为主题的画作前频频点头。“这些细节太真实了。我对光州比较熟悉,漫画上的内容,让我感到很亲切。”在他看来,新颖、有趣的漫画不仅展示了艺术创作的成果,更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正如西班牙翻译家白兰所说,漫画简洁、生动,通过9个不同城市的不同特色,呈现出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

俄罗斯汉学家罗子毅对画展中的9座城市充满了向往,他在画展明信片上欣然写道:“译路千山共远行,星河两岸梦初成;愿将华语传俄域,共绘未来一片明。”有作家笑道,他寥寥数语,一下子就将这个漫画展从9座城市扩展到10座。

在南京体验文学与生活的碰撞

随后,汉学家们来到位于北京西路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云锦、剪纸等南京非遗一溜排开,魅力十足。汉学家们站在摊位前,久久不肯离去。

“你是哪个国家的?”“我是墨西哥的。”只见南京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钧和墨西哥翻译家莉娅娜简单对话后,拿起一张红色的纸,随着纸张翻飞、指尖灵动,一个小小的动物就在他手上“活”了过来。莉娅娜告诉记者,墨西哥也有剪纸,但和南京剪纸不一样,各自所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

此外,“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沙龙、“圆桌会议:世界视域中的南京文学”以及“青春三行诗国际传播计划发布”等活动,向汉学们呈现出南京日常的文学样貌。

在南京,这样的文学聚会随处可见,人群中既有毕飞宇、张光芒这样的著名作家、大学教授,也会有杂志编辑、古龠演奏家等,他们纷纷现身,阐释与文学的碰撞,传播文学。

“这里的文学氛围太让我震撼了。”埃及翻译家米拉告诉记者,南京之行对她而言简直就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仅遇见了很多同行,而且有机会深入了解南京的文学传统和文化气息,从中获得许多新的启发。

“这是一个极好的平台,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相互交流、碰撞思想。”英国翻译家韩斌说,这进一步坚定了她继续从事文学翻译和中外文化传播的信心。

米拉此前翻译了南京作家鲁敏的《六人晚餐》。“南京是中国最具文学底蕴的城市之一,我非常希望能将这些作品推荐给阿拉伯语国家的读者,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米拉说。

“翻译工作平时很孤独,但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真实的陪伴感。”罗马尼亚翻译家白罗米说,这一刻,她再次感受到了文学的温暖,也深深将南京这座城市铭记于心。

上一篇: 专访鲁奖茅奖双料得主东西—— 有一种“回响”,叫刻骨铭心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