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万峰林有条“更好街”,烟火气中有更好的生活

“更好”在布依语中是“吃饭”的意思。

在盛夏的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下纳灰村更好街,这两个字早已不仅是对一日三餐的描绘,更是一种热腾腾的生活方式。

这条曾经坑洼泥泞的小街,如今被五色糯米的香气、鲜榨果茶的甜蜜、川流不息的游客和辛勤忙碌的村民,共同酝酿成了一幅鲜活浓烈的“烟火生活图”。

下纳灰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图为村里的更好街入口。(图/杨雯)

走进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下纳灰村的更好街,扑面而来的是一缕饭香。寨门前,玉兰布依美食的蒸笼“吱吱”作响,刚出锅的五色糯米饭热气腾腾,游客循香而来,争相品尝。“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蒸六七笼。”老板娘玉兰边翻动饭团边笑着说,“不少人是冲着我们布依族的传统味道来的。”

游客在玉兰布依美食购买五色糯米饭。(图/杨雯)

再往街里走,一家名为“叮柠”的小饮品摊清新别致。摊主雷蕾是土生土长的下纳灰姑娘,她主打鲜榨果汁和果茶。“每天用的水果都是一早现买的新鲜货。”她边操作榨汁机边介绍,果香顿时在空气中炸开。“旺季一天能卖八九百块。”说到这条街的变化,雷蕾语气顿了一下,“小时候这里全是泥巴路,到处是大坑。现在干净又热闹,我真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变成万峰林最热闹的一条街。”

雷蕾说话的样子爽朗干脆,像她调的果茶一样,清新中带着果敢。“以前根本想不到今天的热闹,现在‘更好街’真的配得上这个名字。”

更好街一角。(图/杨雯)

这份热闹并非偶然发生,而是从泥土里一点一滴生长出来的成果。下纳灰村治保主任刘仁杰掰着手指说,“现在村里有80家民宿客栈,其中30多家是我们本地人开的。街上餐饮门店也有30多家,炒饭、牛肉、烤鱼、融合菜、小吃一应俱全。”他说,“但我们不仅仅靠吃,现在最受欢迎的是稻田抓鱼,白天大人孩子入田体验农趣,晚上围着篝火跳舞、逛小吃集市,热闹得不行。”

村民在自家餐馆里忙碌。(图/杨雯)

“农业观光是我们的一张底牌。”刘仁杰补充说,“我们村民种的大米,一斤可以卖到8块钱。会做生意的一年光靠卖米就能赚上万元。”为了让游客玩得放心、走得顺心,今年下纳灰村还加快了配套设施的完善。“我们设置了4个停车场,可以停300多辆车,还专门请了交通劝导员,确保游客有序进出。”他说,“这个暑假,每天人都多,连我们自己都感觉像在过节。”

游客体验扎染。(图/杨雯)

更好街的“热”,不仅热在地表,更热在人心。这里不仅有吃、有玩,还有一份慢下来的乡村节奏与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来自北京的游客龙兴志就是“沉浸式”体验的代表之一。他带着孩子走进徐查清山地文化馆,亲手体验布依族传统扎染,用布匹和染料印下属于自己的“布依印象”。

“这种慢节奏的体验,在城市里根本找不到。”他一边看着孩子在染缸前认真搅动染液,一边感慨,“布依工艺、自然美景、手工美食……这些组合在一起,不只是好看好吃,更让人重新理解生活。”说着,他举起手里刚买的烤玉米咬了一口,笑着补上一句:“你看,不用宣传,我们已经决定多住几天了。”

村民在下纳灰广场演出。(图/杨雯)

傍晚时分,太阳收起了炙热的锋芒,更好街却刚刚“开场”。一盏盏灯亮起,篝火燃起,小吃集市热气四溢,人群越聚越多。游客越夜越嗨,村民越夜越忙。

更好街,早已不只是“吃饭”的地方,而是在变成一个能吃能住能玩、越走越热、越过越好的地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雯

编辑 宋洁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上一篇: 违建车棚堵通道 多部门联动拆除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