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这个裁缝不一般

地处京九、沪昆、向莆铁路“黄金”大字架中心的向塘西车站,担负着我国华东地区铁路货物列车的解编任务,是为数不多的全国特等型铁路枢纽编组站,每天有上万辆货物车辆集结待发。对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向塘机务段调车司机邓聪而言,这方寸之地,就是他编织钢铁巨龙的起始点。

清晨7时50分,邓聪已端坐在HXN5B型内燃机车的驾驶室内,随时待命。阳光透过宽大的前窗,照亮了整洁的控制台。他习惯性地逐一检查仪表、试验制动机、确认电台状态,抿了口浓茶,精神抖擞。蓝色的工装熨帖,映衬着他专注的神情。

“邓师傅,编组计划43107次,16道停妥,计划单马上到!”调车区长蒋巍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43107次司机明白!”邓聪沉稳回应。列车编组尤为复杂,既要胆大心细,又要缜密规划,一组由驼峰推下的重车,需要经历解编、转线、重组的复杂流程,最终被精准推送至发车线发车。向塘西车站调车的关键,就是用“最少的钩数、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完成这道“必答题”。

调车长刘胜路拿着调车计划单快步登上机车。“邓师傅,这趟计划有点‘嚼头’,16道挂47个车,5道解46个,然后19道解回去,再4道坐编。给我们的编组时间有点紧。”邓聪接过计划单,仔细研究着股道占用和作业顺序。邓聪深知,熟悉掌握编组顺序,优化编组作业,不仅能提高编组效率,更能为自重百余吨的“铁牛”省下可观的柴油。

引擎低吼,机车缓缓启动。邓聪全神贯注,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线路、信号和调车灯显设备的指令。推进、连接、解车、转线……每一个动作都需与调车组紧密配合,毫厘不差。

“十车…五车…三车…一车…停车!”调车员的指令清晰传来。邓聪的手稳稳操纵司控手柄和制动手柄,庞大的车列如同被驯服的巨兽,稳稳停在预定位置,与待挂车辆的车钩精准对位。连接成功时那一声清脆的“咔嚓”,是调车司机最踏实的回响。无论是推送重车进入预定的发车线,还是从编组场内拉出重车,他都力求平稳流畅,避免货物移位或设备受损。

下午18时08分,当一列列满载货物的重车被拉出站场,白天的喧嚣暂告段落。邓聪利用这交接班的时间,对机车进行细致检查:走行部、油水位、砂箱存量……“老伙计”的状态,关乎下一轮战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次日夜班的“复制模式”准时开启。同样的流程,在星月与站场灯光下再次上演。信号灯在黑暗中格外醒目,对讲机里的联控声穿透寂静。“邓师傅,气象说后半夜有雨,瞭望注意啊!”蒋巍的叮嘱透过电台传来。

“明白,加强瞭望!”邓聪提高音量回应。雨夜调车,视线受阻,钢轨湿滑,安全弦更要绷紧。他调整了操纵手法,提速和撩闸更加柔和,每一个信号的确认都加倍仔细。车窗外,雨丝在探照灯的光柱中斜飞,驾驶室内,只有仪表盘的微光和手指在司控器上的精准动作。这方寸驾驶室,就是他与风雨、与黑夜、与万吨钢铁共舞的安全堡垒。日升月落,车轮滚滚,邓聪和他的机车,在这繁忙的编组站里,默默编织着物流运输的经纬线。(饶翊宸)

责任编辑:赵家豪

上一篇: 小叶医探|暑期门诊量翻倍!这项疾病为何“偏爱”青春期女孩?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