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照亮上饶市信州区的街巷村落,一群身穿红马甲的社工就开始奔忙。他们手握厚厚的走访记录本,足迹遍布低保户家、校园、医院……,用专业与温情,悄然化解群众心头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

社工小胡带彭叔叔试新轮椅。(信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轮椅上的阳光
“现在,我能自己推着轮椅晒太阳了!”茅家岭村的彭叔叔抚摸着崭新的轮椅扶手,眼眶泛起泪花。因残疾行动不便的他,曾因借用医院轮椅屡遭催促而不敢出门。
社工小胡得知后,立即启动辅助器具申请程序,并耐心讲解每一步。当申请需要清晰证件照时,彭叔叔犯了难。小胡二话不说,细心扶他靠墙坐正,举起手机连拍数张:“叔,您看这张笑容最精神!”当申请因照片问题被驳回时,社工们反复协调残联重新提交材料,最终将轮椅送到彭叔叔家中。
“她们比亲人还上心!”彭叔叔的妻子说。彭叔叔的手机里,至今珍藏着与小胡的十几条对话记录:从政策解读到进度追踪,从补传材料到送货上门——字字句句,都是这场“轮椅爱心接力”的温暖见证。
生命的摆渡人
“小刘,材料全寄到了,放心!”朝阳镇社工小虞挂掉电话,轻拭额角的汗珠。电话那头,21岁的骨肉瘤患者刘某喜虚弱地道谢,声音里透出一种久违的希望。四年抗癌路,右腿截肢、癌细胞转移、每月上万元的药费,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背上了30多万元外债。
小虞迅速行动,白天穿梭于民政局与医院之间,整理“卫惠保”理赔材料;深夜伏案钻研政策,为这个特殊家庭制定帮扶方案。
最棘手的是户籍迁移。因刘某喜身份证历史记录存疑,手续一度停滞。小虞顶着烈日,陪同刘某喜舅舅奔波于派出所。当工作人员提出需要河北方面的证明时,她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将材料快递至河北。那段日子,她的手机昼夜不眠,微信里挤满了与医保局、派出所、快递公司的沟通记录。
这群民政“多面手”,一边协助申请“卫惠保”理赔,一边办理临时救助。如今救助金已到位,“卫惠保”理赔程序也已启动。刘某喜母亲哽咽着说:“她们不仅救了我儿子的命,更救了这个家。”
向阳生长的花朵
在秦峰镇管家村,孤儿余某敏的成长轨迹里,深深镌刻着民政社工的印记。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即将成年的她与七十多岁、身患白内障和糖尿病的奶奶相依为命。
社工们成了小敏家的常客。冬日,他们带来厚棉被,悄悄将暖水袋塞进小敏的被窝;酷暑,他们送上防暑包,里面清凉油、小风扇和儿童防晒霜一应俱全。通过小敏的朋友圈以及翻阅档案,社工们发现当天是她的生日,便带着蛋糕、牛奶和水果入户为她过生日。烛光中,小敏许下心愿:“长大后,我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帮助别人。”
如今的小敏,眼中怯懦渐褪,自信日增。她学业进步,与同学相处融洽,更主动活跃于学校各种活动。从需要帮扶的困境儿童,到即将实习的毕业生,她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民政社工的深情浇灌。
这些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正是信州民政社工的日常。截至目前,信州区8个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已开展各类探访35263人次,个案服务101个,小组活动133节,社区活动560场,累计服务62482人次。
此外,“童生缘”项目已开展23场,为75位困境儿童举办集体生日会;“梦想书桌”计划已为146位困境儿童送去书桌椅和护眼灯;“时光的礼物”——公益金婚摄影行已为101对金婚老人上门拍摄“金婚照”;“‘纸’呵护你”累计开展活动44场,覆盖47个社区,为176位失能老人送上纸尿裤、轮椅等物资;壹基金“平安小课堂”项目累计在城乡23所学校开展安全知识课程313节,受益师生14175人次;防烫伤课程18节,服务372人次。
“群众把我们当家人,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信州区民政服务站负责人钱慧说道:“后续,区民政服务站将继续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的群体需求,让探访的脚步走得更深,把个案服务做得更细,让每一场社区活动都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
朱正、许璐磊、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