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驱动“智权共生” 专家会议在武汉工程大学召开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林杉 通讯员代江龙 张晓萌 实习生玉鲁格)7月13日,“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治理与产业创新交流会”在武汉工程大学召开。会议以“智权共生 创见未来”为主题,多位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交叉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讨论。

国家知识产权局湖北审协中心主任刘梅指出,中国AI专利全球占比达60%,但高质量算法领域仍存差距。她透露,国家正完善专利审查规则,明确AI生成物“使用者享有专利权”等原则,全国62家保护中心提供AI专利预审服务,平均授权周期缩至3个月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友德剖析AI破解商业秘密的法律边界,指出需综合评估技术措施规避意图、数据来源合法性等要素,区别于传统反向工程。

此外,湖北省高院严开元庭长呼吁司法秉持“边发展边规制”理念,关注AI训练数据合理使用与责任认定难题;武汉大学教授宁立志建议加强标准必要专利联合授权模式的反垄断监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曹新明提出优化专利无效抗辩程序以提升审判效率;贸仲委刘乐阳则倡导发挥仲裁调解优势,完善知识产权多元争议解决机制。

会议设三大平行论坛,分别围绕“新兴产业专利保护”“AI知识产权运营”“智能制造商业秘密保护”展开研讨,推动学界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

武汉工程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会专家凝聚的智慧共识为知识产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产业创新注入了新动能。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治理与产业创新交流会”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律师协会、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工程大学联合主办,湖北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法律专业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专业委员会、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共同承办。【责任编辑:黄培】

上一篇: 《罗大友的四茶体系》茶文化著作发布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