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评】一步到位考编?何不抛开顾虑早就业!

多彩有新论。

今天问问大家:宇宙的尽头,真的是编制吗?

春招时拒绝了民营企业的Offer,秋招时推掉了创业团队的邀请,不少年轻人都有这样一个理由——“怕耽误备考”。

是的,当前许多毕业生一毕业就扎进了“考编制”的独木桥。图书馆里堆满备考资料,朋友圈刷屏考试倒计时,年复一年地投入,目的就是“上岸”。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320万,热门岗位“万里挑一”。不少年轻人放弃了其他工作机会,考不上就接着考,宝贵的青春时光在反复备考中流逝。

这种执念背后,当然藏着年轻人的焦虑。一边是父母眼中的“铁饭碗”,一边是同学“上岸”的消息;一边是“35岁职场危机”的新闻刷屏,一边是“灵活就业=不稳定”的固有认知。于是大家宁愿在等待“完美工作”的空窗期里消耗青春,也不敢迈出“勇敢”的第一步。就像网友说的:“怕一开始选择错了,就再也回不了头。”

理解年轻人的焦虑,就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打消顾虑。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中国经济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就业观念的革新。上世纪80年代的“下海潮”,90年代的“外企热”,新世纪初的“创业风”,每个时代都有其标志性的就业选择。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多元、也更加不确定的职业世界。

然而最大的风险,不是选择了一个“不够好”的工作,而是在等待和反复备考中,错失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了解社会的黄金时间。市场瞬息万变,脱离实践太久,知识和技能都可能脱节,再想融入社会职场,难度反而更大。

正是着眼于化解这种“等待风险”和人才错配的困局,贵州在近日提出了五条工作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速加码”。其中一条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通过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到民营企业等就业的,均可报考企事业单位招聘符合基层工作经历条件的岗位。政策还指出,基层工作经历累计满12个月,被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后,试用期可缩短甚至不用约定。

这样的政策,首先帮年轻人卸下思想包袱。鼓励大家“先立足、再发展”,别在空等中蹉跎时光,在实践中学真本事。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先干起来,而这些经历都是被认可的“敲门砖”。

其次让用人单位更务实。在民企历练过、自己创过业、灵活就业的人,往往能吃苦、懂沟通、解决问题能力强。单位省去了从头培养的时间,新人也能更快上手。政策用“缩短或免去试用期”,肯定了基层经验的价值,降低了新人融入的成本。

最后推动大家转变就业观念。工作不分贵贱,无论形式如何,都是宝贵的积累。这有助于打破“一步到位”执念,帮助大家认识职业发展是长期的、多元的,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

就业之路从来不是只有一条。先干起来,就业路才能越走越宽!

统筹/蒋叶俊 陈海东

出镜/杨凯茗 文字/金妮

视频/周麟宇潘先万 张绍东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上一篇: 官方通报游客在洪崖洞景区遭违规揽客:对唐某行政罚款 限制从业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