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问法】数字时代文明上网 资深律师深度解析网络行为规范与风险防范

近年来,互联网深度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信息传播、社交互动和商业交易的核心平台。然而,网络暴力、虚假信息传播、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等负面现象频发,对个人权益、社会秩序及青少年成长构成威胁。近日,《天眼问法》栏目特别邀请“天眼问政”专家团成员,贵州省律师协会大数据和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联(贵阳)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建,他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就文明上网的法律责任、风险防范及维权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天眼问政”专家团成员,贵州省律师协会大数据和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联(贵阳)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建

网络言论有“红线”:九类内容碰不得

丁建指出,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法律为网络言论划定了清晰边界。他总结了“一个核心、九条高压线”作为网络言论的指导原则:

“一个核心”即禁止发布任何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内容。而“九条高压线”则具体包括危害国家安全与荣誉、破坏社会稳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宣扬违法犯罪、扰乱市场秩序、违反公序良俗、非法买卖违禁品信息以及假冒仿冒信息等九类内容。

“一旦触碰这些‘高压线’,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丁建说。

网络违法行为后果严重:民事、行政、刑事责任逐级递增

在谈到网络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时,丁建表示,网络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信息内容违法、网络攻击与破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网络诈骗、非法经营与扰乱市场秩序、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等类型。

丁建详细解释了各类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从民事上的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到行政上的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再到刑事上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违法成本逐级递增,后果十分严重。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六项铁律要牢记

针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丁建为市民提供了实用的防护指南。

他建议网民遵循“六项铁律”:权限授予最小化、注册信息够用就好、密码管理强且不同、公共Wi-Fi谨慎连接、链接附件火眼金睛、隐私设置定期体检。

“这些措施看似简单,但能有效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丁建说。

遭遇网络暴力与信息泄露:五步走策略维权

当网民遭遇网络暴力或个人信息泄露时,该如何维权?

丁建给出了“五步走”策略:紧急证据固定、平台投诉与信息溯源、行政举报、民事诉讼以及刑事报案。

他特别提醒,固定证据是关键,网民应学会使用录屏、截图等工具保存侵权内容,以便后续维权。

AI与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面临新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隐私保护面临新挑战。丁建指出,AI数据训练、深度伪造、大数据关联挖掘等技术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他建议,用户应提高警惕,避免向AI透露敏感信息;企业应采用差分隐私技术保护数据安全;同时,法律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对新技术的监管。

网络诈骗花样多:防范与应对有妙招

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丁建列举了冒充公检法诈骗、刷单返利诈骗、AI深度伪造诈骗等常见手段,并提供了紧急措施和证据保全建议。

他强调,遭遇诈骗后应立即冻结支付账户、报警并获取报案回执、向平台举报并阻断持续侵害。同时,保留好转账记录、通话记录等关键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创作者须知维权路径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现象频发。丁建现场分享了传统著作权侵权、商标权与专利权侵权以及AI时代的新型侵权等表现形式,并提供了创作者网络维权的实操指南。

他建议,创作者利用区块链存证、平台维权机制和行政与司法救济等途径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他也提醒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证据,以便在维权时能够证明自己的权益。

社交平台使用规则:“三要三不要”需谨记

在使用社交平台时,网民应遵守哪些基本规则?

丁建总结了“三要三不要”:要核真伪、问来源、存证据;不要碰灰色技术、赚快钱陷阱、越善意边界。

他提醒网民,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相关法律法规概览:为网络文明护航

丁建还列举了与网络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并简要说明了它们的主要内容。

他强调,这些法律法规为网络文明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网民应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

应对新技术风险:法律需与时俱进

针对AI生成虚假新闻、深度伪造视频等新技术风险,丁建认为,现行法律虽存在一定空白,但多数问题仍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解决。他建议未来修法应填补责任主体空白、创设新型法律规则,以在“创新包容”与“风险防控”间寻求平衡。

丁建表示,希望通过节目上的分享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数字时代,大家共同遵守法律边界,保护个人权益,共同营造一个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主持人/文字 冷赛楠

摄像 潘先万

剪辑 周旺泽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上一篇: 宁夏一煤矿发生冒顶事故致1人死亡,2人搜救中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