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盛夏的尼山,向世界敞开怀抱。
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曲阜尼山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将开展广泛对话交流,深入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合共生之道。
自2010年以来,济宁已举办了十届世界文明论坛,尼山犹如贯通中西的和合之脉,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搭建起连接中外的桥梁,成为开展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再一次,政要、学者们相聚尼山、亲近尼山、论道尼山,因为尼山不只是尼山。
尼山,孔子诞生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游历名山大川、雅集于山水之间的传统。山的奇峻、水的秀丽,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时,也被哲人注入思辨与寄托,投射情感与文化意蕴。山水也因此“活”了起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载体之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济宁曲阜东南约30公里,有座小山,名尼山。其最高海拔仅344.6米,却因与孔子的渊源,成为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明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尼山原名尼丘山,是孔子的出生地。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徵在“祷于尼丘(即尼山)而得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为避孔子讳称“尼山”。从此这座山与圣人的生命起源紧密相连。不仅如此,尼山烙刻着许多孔子印记。夫子洞“凤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记录着襁褓中的夫子;观川亭,回荡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年嗟叹;智源溪流淌着夫子洗研、涮笔的致学之路;尼山孔庙、尼山书院,则形成“庙学合一”的祭祀与教育体系,成为历代儒生的朝圣之地。
岁月流转、儒风浩荡,人们逐渐将对孔子的敬仰与追思投射到尼山之上,使其成为孔子与儒家文化永恒的地理见证,令其完成了从自然之丘到文化圣山的升华,成为中华文明版图上最巍峨的精神高峰之一。可以说,尼山与孔子,共同构成了一种文化密码,象征着中华文明对思想、教育、道德和精神价值的至高推崇,成为国人追溯文化根源、凝聚认同的精神坐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尼山是历史的,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尼山是现代的,《金声玉振》等演出活化着儒家经典;尼山可以穿越时空,是一枚打开儒家智慧大门的钥匙;尼山是一面镜子,照见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信仰;尼山寄托着人们的追求与向往,描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世界。
变奏与和鸣
近年来,尼山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海内外愈发备受瞩目。作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世界文明论坛为何选址于此?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一文中指出,“‘和而不同’的思想既肯定了差别又注重了和谐;需要在差别的基础上来寻求和谐。孔子还认为‘和’是君子的胸怀、气度、境界,孔子追求的‘和’也是建立在多样性共存基础上的一种和谐观。”这种和谐观,恰恰是不同文明间互鉴交流的应有态度。
尼山,作为孔子的诞生地,这种和谐观与生俱来。正因如此,尼山成为了世界文明论坛的永久举办地,成为连接古今中外的桥梁。这既是中华文明自信的表达,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回首2010年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以来,论坛已从最初不足百人到近千人与会,从参会专家仅30人到全球各国几百位专家济济一堂,海外分论坛也纷纷落地,其权威性、国际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盛会;议题由早期的人文研讨为主,扩展至AI伦理等现代性命题,表明其已走出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原有范畴,从学届走向社会各界;策划组织的中国医药文化体验、外国青年研学体验等,进一步增强了论坛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丰富度。这种规模化、议题内涵、形式的演变,背后实际上是传统智慧与现代挑战的动态耦合。
另一方面,始终不变的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包容之魂。从“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到“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再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每一届主题皆以儒家“和合”智慧为根基,紧扣“和而不同”“大同”等理念的现代意义,为全球现代化困境提供着伦理与哲学依据。
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即将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表示,该主题强调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和个人喜好的重要性。他表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多样性让人类文明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和活力;共同性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具有凝聚力、方向感。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才能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让世界听见尼山
“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孔子给了我们一个最大的启发,就是‘和而不同’,这是对当今世界最好的解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认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正因如此,和谐才显得如此重要。“我们需要探寻一个基于‘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伦理框架,而孔子提倡的‘仁爱’将成为新的全球伦理框架的核心,这将是全世界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合作与努力的方向。”
斐济驻华使馆参赞锐迪什·辛格说,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尊重、友谊、信任和忠诚的基础之上,教导人们理解不同文化与立场,并解决相关问题。他说,要积极促进在斐济更多地区开设儒家文化课程并建立相关教育体系。
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表示,“尼山论坛是‘希望的灯塔’。如果我们希望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设桥梁,并促进和平与和谐,这样的活动必不可少。”

近年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广泛受到外国政要、学者及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认可。这种认可不仅体现在参会规模与层级的跃升,更反映在议题的全球共鸣以及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成果的落地。《尼山和谐宣言》《世界文明对话研究报告》《尼山声明》……一系列成果的达成,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明对话、化解全球冲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尼山的独特价值也被广泛认可,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策源地。
值得注意的是,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文化活动为牵引,济宁着力搭建文明交流“会客厅”,让全球文明智慧在此交融汇聚。规划建成了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鲁源村等重大文化项目,与孔府、孔庙、孔林交相辉映,打造了中华文明对外展示交流的新地标;推出《中华礼乐文明大系》《四书解读》《世界书院研究》等集成式典著,提升了儒学研究传播的国际话语权。
新时期,济宁的国际“朋友圈”正越画越大,“同心圆”越画越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