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当校园大门打开后,管理如何跟上?

最近,上海交大校园里发生一起学生与校外人员的冲突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同时,也抛出一个现实问题:当越来越多高校打开大门欢迎公众进入时,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否跟上了?

高校开放校园是好事。校园里的绿地、操场、图书馆等资源,周边居民也能使用,既方便了市民,也拉近了大学和社会的距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校外人员大量进入,不同群体的需求难免发生碰撞。跑步的和踢球的争场地,参观的和上课的挤道路,类似矛盾在许多开放校园的高校都时有发生。

目前的校园开放管理,大多还比较简单粗放。有些学校只是打开大门,却没有明确告诉进来的人: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事情不能做。如何规范使用体育场馆和设施?如何界定家长对孩子的看管义务?出了纠纷谁来管?这些问题常常缺乏清晰指引。就像这次事件中,校外人员在校园里动粗,暴露出行为规范和管理约束的缺失。

要让校园开放真正惠及各方,需要更细致的管理办法。比如划分活动区域,减少冲突;设定开放规则,清楚告知入校人员注意事项;加强现场管理,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建立联动机制,对严重违规者采取限制入校等措施。

开放不是放任。大学打开大门,是提供共享的空间,而不是无序的“免费公园”。师生需要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市民也希望在校园里舒适地活动。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有效的管理基础上。只有规则清晰、执行到位,打开的大门才能既迎来四方客,又守住校园应有的安宁与文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金妮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上一篇: 亲爱的自己为什么停播了 开播后众人都在心疼张芝芝的遭遇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