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破解“低价包过”陷阱 需监管与自护齐发力

随着2025年高考落幕,各地驾校也迎来报名高峰。根据山东济南交警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暑期济南报名参加驾照考试的考生将有4.6万人,其中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是报名主力军。然而,在这股暑期学车热潮的背后,也潜藏着许多陷阱。

“2888元,从报名到拿证,所有费用全包”“45天快速拿证”等宣传语极具诱惑力,导致不少人上当受骗。今年4月,浙江杭州有黄牛中介以低于市场的学车价格吸引了一批人报名缴费,直到学车时才发现被骗,事后也找不到黄牛中介,一共有105人被骗,被骗金额高达40万元。这一案例不仅反映了部分消费者防范意识的薄弱,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不足。因此,不仅要提高消费者警惕性,更重要的是加大监管力度,多方协作,营造更加健康、透明的驾培市场环境。

加大监管力度,畅通投诉渠道。现如今,许多驾校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及规避监管,以科技公司的名义完成注册,实际上却干着驾校的活,自身根本没有相关的培训资质。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市场准入监管,严格审查驾校的资质条件,确保进入市场的驾校都具备基本的培训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在每年驾考高峰期,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可以联合多部门开展驾培行业联合执法行动,结合日常监督所发现的问题,对“黑教练、黑中介、黑驾校”进行严厉打击,情节严重的驾校可以吊销经营许可证。另外,投诉举报机制的完善也十分重要。鼓励消费者对驾校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分梯次对经核实的线索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举报人,查证属实的依法依规对驾校和教练员进行处罚。

提高个人警惕性,做好证据保留。很多人陷入“低价包过”陷阱,其主要是因为个人认知程度不高,贪图小便宜。消费者在报名时,不要被驾校的“超低价”“45天拿证”所吸引,最好依据当地相关部门所公布的合格资质驾校名单进行选择报名。在签订合同时,也务必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将驾校承诺的内容写进合同。除此之外,消费者要有证据保留意识。不管是在报名还是在学车过程中,像合同、缴费凭证、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都要保存好,一旦发生乱收费或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这些证据将是维权的重要依据。可以凭借证据向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要求相关部门对驾校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驾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期待在经历过严厉整治的驾培市场,能够逐渐回归到以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上,不再依靠虚假宣传和不正当手段吸引消费者,让学员真正享受到规范、透明、优质的驾驶培训服务。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杰(宜昌当阳)

责编:丁楚风【责任编辑:王舒娴】

上一篇: 第35届香港书展即将开幕,年度主题“饮食文化·未来生活”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