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为93岁老人“撑”腰

近日,93岁腰椎骨折的王先生出院之际,患者家属将一面绣着烫金大字的锦旗郑重递到医护人员手中,字里行间饱含着感恩与敬意。

三周前,93岁的王先生在家中意外滑倒,剧痛让老人瘫坐在地无法起身。王先生经外院确诊为腰椎骨折,尽管接受了治疗,疼痛却依旧如影随形,行动受限的状况也未见好转。听闻北大医疗鲁中医学中心(总院)淄博院区骨科医术精湛,王先生及其家人慕名前来。

经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与综合评估,结合老人身体状况及年龄,骨科团队决定采用创伤小、恢复快的经皮椎体成形术。

无影灯下,副院长、主任医师侯冠华手持穿刺针,透视下精准穿刺,顺利抵达椎体内。随后,椎体扩张器沿针道缓缓置入,将压缩变形的椎体轻柔复位,骨水泥注入椎体,骨水泥注入过程中手术团队密切监测每一处细微变化。10分钟骨水泥凝固后,穿刺针顺利拔出,手术顺利结束。整个手术过程,每个步骤环环相扣,仅用30分钟便结束。

术后,在“无陪护”模式下,医护人员悉心照护。2小时后,王先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护腰、使用助行器尝试下床活动,无论是坐立还是行走,疼痛明显缓解,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术后第三天,王先生康复出院。

侯冠华介绍,老年人随着年龄逐渐增大,骨质疏松也会加重,骨头变得脆弱,轻微碰撞、咳嗽,打喷嚏、弯腰搬重物,就出现腰背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骨折,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淄博院区骨外科开展椎体成形术已经近20年,该技术凭借“微创伤、恢复快”的独特优势,有效减少患者痛苦,缩短康复周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侯冠华提醒,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不是目的,骨质疏松患者发生了骨折,1年内再次骨折的概率高达20%,其中椎体骨折2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概率高达50%,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再次骨折才是根本。(王晓丽朱凤霞)

上一篇: 满满“安全感”!三次就诊故事诠释温暖医患情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