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镇平安路一处清淤现场,南方电网公司抢修人员帮助挖机司机捆扎掉落的通讯线,便于开展清淤工作。林世祯 摄
7月3日11时36分,随着榕江县七街1号变最后一块用户受损电表更换完毕,经受了两次洪峰影响的贵州省三县全部恢复电网供电。
6月24日以来,贵州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黔东南、黔南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部分县区、乡镇遭遇洪水袭击,榕江、从江、三都三县电力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累计造成20万余用户用电受到影响。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南方电网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2.5万余人次电力抢修人员奔赴一线,争分夺秒开展抢修复电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闻“汛”而动 电力铁军冲锋一线
据统计,此轮强降雨共造成贵州电网10千伏及以上线路跳闸超过200条,倒杆断线400余处。
灾情发生后,南方电网公司立即启动防汛II级应急响应,成立抗洪抢险保供电指挥部,统筹调配全省电力应急资源,组建党员突击队、青年抢险队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日夜奋战抢修复电一线,同时与交通、应急等部门联动,共同高效推进抢修工作。
“从江需要400余名抢修人员进行支援”“榕江需要大型抽水设备40台”一个个需求从灾情前方传递出来,立即化成南方电网抢险指挥部的部署和行动。
6月24日,一支紧急救援队伍携带1台照明灯塔,1台无人机照明设备以及20余件手提探照灯,有力地保障猴子河特大桥抢险救援行动。

洪灾期间,贵州电网公司工作人员在黔南州冒着大雨进行电力设施抢修 徐锦豪、李京摄。
6月25日,在塌方阻隔的三都县重灾区,一场“空运”行动悄然展开。都匀三都供电局协调直升机飞行4个架次,将9名供电抢修精锐力量以及卫星通信设备、无人机、油锯等关键装备精准投送至都江镇孤岛区域,为前线指挥和抢修打通信息命脉。
“时间就是生命,保电就是保民生!”南方电网公司抢险指挥部下达死命令:水退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用电需求。
终于在6月27日19时08分,随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万都小区1号配电房三号变压器合上开关,该小区15栋住户逐渐亮灯,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贵州省榕江、从江、三都实现群众用电恢复正常。
至此,从6月24日以来,截至6月27日,南方电网公司共调集抢修人员5000余人、大型排涝车30台、应急发电车182台、应急发电机578台参与了第一次洪峰过境三个县的复电抢修工作。
党员争先 抗洪救灾冲锋在前
在灾情严重的榕江县抗洪抢修复电一线,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33个党员突击队、507名党员坚守在受灾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全力以赴,冲锋在前,想尽一切办法,在“水退、人进、电通”中奋勇争先,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风采。
“我是党员,我先上!”6月25日,在10千伏忠滨线抢修现场,由15人组成的铜仁玉屏供电局抢修队正紧握高压水枪开展地面清淤工作。抢修队现场负责人李泽辉站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6月28日洪峰再次过境榕江,当天上午9时,正在榕江县富民小区开展抢修复电的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党员突击队队员岑勇、侯长茂突然收到紧急避险通知。“将有新一轮过境洪峰,请所有人员及发电车立即撤离至县城高处避险。”
“我们所有抢修人员和应急保电车辆1小时就完成了安全撤离,但这也意味着富民小区居民家里亮着的灯将熄灭。”在避险期间,岑勇和侯长茂没有停下工作脚步。为了更精准掌握富民小区5栋楼15个单元共1000余户居民的用电情况,岑勇和侯长茂开始不停地打电话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对接。

6月25日,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三都供电局员工在泥泞中徒步向孤岛都江镇进发送卫星电话。
“在打了20多个电话后,终于通过居委会,与连日来因通信不畅未能联系上的小区电工通上了电话,掌握到有关小区电力设施设备的详实数据,为永久性复电做好充足准备。”岑勇一边联系抢修物资,一边规划复电方案——位于小区地下室的6台变压器、近2公里长的线路已完全损坏,不能再用,建设高于小区路面的台架式变压器,可保障汛期再次到来时小区用电安全稳定。
“洪水虽会反复,但抢修复电不能停。”侯长茂说,在紧急避险期间,还通过与来自遵义、毕节、安顺等5个地区供电局的应急发电车队伍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水退后能第一时间接入应急发电车进行送电。
6月29日凌晨,16基电杆、6台柱上变压器、2.4千米线路等物资陆续运送到位,为永久性复电施工做好准备。6月29日早上8点,5辆应急发电车提前1小时完成接入,富民小区再次实现户户亮灯。
科技赋能 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
贵州榕江、从江、三都三县遭遇两轮特大洪水,电力设施严重受损,数万用户用电告急。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较量,南方电网公司以雷霆之势,充分发挥“全网一盘棋”优势,统筹全网资源,重装重兵千里驰援,特别是以科技为刃、协同为盾,在泥泞中开辟出一条条“光明通道”,用“智慧电网”筑起抗洪保电的钢铁防线。
“航线已规划完毕,立即起飞,开展自主巡检。”6月29日13时25分,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一架展翼约4米、装载激光雷达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正对受灾的三白、白江、响江共三条35千伏线路进行勘灾和故障排查,计划飞行35公里。
“相较于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该无人机能在复杂的天气和地理条件下,第一时间扫描线路全线、回传故障点详细情况,巡检效率提升了3倍,为精准消缺提供了有力依据。”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数据采集员罗祥说,作为这场抢修复电行动的“空中天眼”,它凭借长续航、速度快的优势,对电力设施受损严重、道路与通讯中断的区域开展精准作业。
“空中天眼”巡检效率高的背后,源于一套适配输电线路的AI大模型数据分析系统。在相隔三都约190公里的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生产指挥大厅,大屏上清晰显示着实时的气象、地质等10余类外部动态数据及线路故障信息。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值班长蒲阳说。“我们利用三维数字化模型自主研发了输电缺陷识别算法集群,通过对比分析无人机采集到的图片,可精准识别线路故障点和缺陷类型,准确率达85%,单图识别效率相较传统人工分析提升了5倍。”

南方电网公司抢修人员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常驰小区开展坑洞开挖作业,为栽立电杆做准备。张宇慧 摄
与此同时,在贵州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应急一张图”实时显示全省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信息。
“‘应急一张图’接入了气象部门实时降雨、风速动态热力图等数据,通过它可密切关注现场安全风险信息,强化应急组织指挥、应急预案支撑、辅助指挥决策等多个方面,提升应急工作实效性。”贵州电网公司电科院副总经理张迅说,自6月28日贵州电网公司发布防风防汛Ⅱ级响应以来,共监测到气象预警数53条、故障信息百余条,精准匹配抢修队伍241支、应急队员5586名,依靠科技赋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抢修复电。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南方电网的电力铁军用专业与坚守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无论是徒步泥泞、跋山涉水的抢修队员,还是高空作业的无人机飞手,又或是幕后坐镇指挥的技术专家,他们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光明防线”,迅速地保障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编辑 刘力维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