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罪错的未成年人,为了让他们悬崖勒马、迷途知返,检察机关专门为未成年人犯罪设立了一种特殊法律救济途径,即附条件不起诉。那么,附条件不起诉是否有“保质期”?黔西南州兴义市检察院提供的两个案例,就是在设有附加条件面前,有人迷途知返,也有人继续走向犯罪深渊。

附条件不起诉这一特殊法律救助途径,帮助未成年人迷途知返。(AI生成)
2024年3月,一个傍晚,张某某与黄某某在兴义市某台球室发生激烈争执,最终演变为暴力行为。张某某一时冲动,持刀返回台球室,将黄某某砍至轻伤。
案发后,张某某意识到其行为违法,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在调查过程中,他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表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张某某及其家人积极与黄某某及其家人沟通,表达歉意并主动提出赔偿。经过多次协商,张某某最终赔偿了黄某某的医疗费用及其他相关损失,取得黄某某及其家人的谅解。
兴义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依法对张某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为八个月。考验期内,张某某严格遵守规定,服从考察要求,积极悔改,顺利就业。
考验期满后,兴义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张某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张某某通过附条件不起诉,从歧途走向正途,重新做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另一个获得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却不珍惜机会,与张某某截然相反。
17岁的刘某某,在不良青年谢某(已另案起诉)的教唆下,伙同多名同案人员,在兴义市某居民小区楼顶,采取言语威胁、强行搜身等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随身携带的两部智能手机。经物价部门鉴定,涉案手机价值共计1820元。
随后,刘某某主动到警方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了全部犯罪事实,积极筹措资金赔偿被害人损失,全额退还了涉案财物。
考虑到其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具有自首情节且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兴义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设定六个月考验期,要求其在考察期内接受社区矫正并定期汇报思想动态。
然而,在考验期内,刘某某未能珍惜法律给予的改过自新机会,于2023年10月再次实施盗窃犯罪。鉴于刘某某在考验期内故意犯罪,兴义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撤销原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将前后两案合并审查起诉。
最终,兴义市人民法院综合考虑其前科情节、犯罪性质及社会危害性,依法判处刘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
“附条件不起诉是专为未成年人犯罪设立的一种特殊法律救济途径。”兴义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介绍,不同于简单的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于涉嫌犯罪,符合起诉条件,但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设置一定的考验期,对其进行考察。若其在考验期内遵守规定,积极履行相关义务,考验期满后,则可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制度。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加强管教,配合人民检察院做好监督考察工作。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
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接受矫治和教育等。若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如果实施新的犯罪或者发现决定附条件不起诉以前还有其他犯罪需要追诉的,检察机关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提起公诉。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考验期满的,检察机关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事实上,附条件不起诉是法律给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容错期’。”兴义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表示,张某某和刘某某的案例警醒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在考验期内务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及考察要求,积极配合考察帮教,避免再次误入歧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华
编辑 肖慧
二审 徐微微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