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60岁老人花5000元买短视频变现课_“网课骗局”瞄准老年人钱袋子:电话轰炸诱导,老人5000元购买“短视频变现课”,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多特软件站哦,现在开始吧!
“网课骗局”瞄准老年人钱袋子:电话轰炸诱导,老人5000元购买“短视频变现课”
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家中老人遭遇了“网课骗局”。有网友表示:“我家老人报了网上的理财课,每天早上8点前通过微信打卡学习。”另一位网友则提到:“我妈妈喜欢听情感课程,但最后总有老师来推销课程。我说不让她看,她却觉得我不尊重她。”
3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名受骗老人的子女,了解到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例如,一名女子的母亲花费5000元购买了一门“短视频变现课程”,但课程内容空洞无物,毫无价值。母亲听完后也无法总结出任何实质性内容。类似案例频发,专家指出,这背后反映了老年人“知识焦虑”与“情感寄托”的双重困境。如何帮助老年人识破骗局、维护权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案例1:电话轰炸诱导,老人凌晨转账买网课
广东市民沙沙发现,母亲的手机微信里最近添加了许多卖课老师的账号。从2023年开始,她的母亲陆续在网上购买了短视频变现等网课,花费数千元。“每天都有电话骚扰。这些短视频卖课的人会私聊,加微信好友,甚至在直播中引导老年人加所谓老师的微信。他们用一堆群发的话术和甜言蜜语哄骗老年人交费。”沙沙说道。
据沙沙描述,2023年初,一名自称“米拉”的老师通过电话联系到她的母亲,并以“教你做抖音带货”“短视频变现”为幌子,逐步实施“洗脑”话术。“他们的统一话术是‘你的账号流量有问题,但你发的内容很优质,很有潜力’。”沙沙回忆道。
更令人震惊的是,“米拉”不仅诱导沙沙的母亲支付学费,还提供了借贷建议。“老师甚至说没钱可以借信用卡和花呗,还发了如何借贷的视频。”沙沙透露,2023年一天凌晨1点多,她在睡梦中被电话吵醒,发现母亲正在与“米拉”老师通过微信语音沟通学费问题。“最后,妈妈真的转了两千多元学费。”沙沙表示,母亲前后共支付了两次费用,总计约5000元购买短视频变现网课。
然而,所谓的“课程”却让人大失所望。“这些老师加了微信后,只是发了一些直播链接,感觉视频像录播的。”沙沙指出,课程内容单一,主要围绕“剪辑视频”和“账号打标签”两个主题,但母亲听完后无法总结出任何实质性内容。“她只知道要做16:9的视频,打创作者标签。”尽管沙沙多次尝试与母亲沟通,但母亲始终不愿承认被骗。“可能是成年人的自尊心作祟,她一直阻止我追问,到现在还认为是自己不会学,而不是老师有问题。”沙沙无奈地说。
### 案例2:退休老人花费3999元购买“风水课”
类似的骗局在老年群体中并不少见。记者还采访了另一名女士琳琳。她发现,62岁的母亲在去年12月底不知从哪里加了人,在网上转账3999元购买了一门所谓的风水课。这门课程有直播形式,总共只有10节课。买了课程后,只要有空,她母亲就会去学习。琳琳惊讶地发现,母亲不仅购买了昂贵的课程,课程中还推销其他产品。
根据琳琳提供的线索,记者查询发现,她母亲报名的是一家名叫“景易轩教育”的机构的网课。视频直播课中,一名女性“老师”坐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里,穿着中式旗袍授课。
记者通过爱企查查询得知,这家课程机构属于合肥景易轩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1月8日,注册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营范围包括教育咨询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企业管理咨询等。
琳琳也感到困惑:“作为子女,总觉得这不是正规机构,因为他们的营销方式总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教学。但我劝说妈妈也没用,她非常喜欢上课,目前平台还在运营中,妈妈也在正常上课。我也举报过,但没有成功,感觉收费太贵了。”
### 老年人的“学习陷阱”:知识焦虑与情感寄托的双重挑战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陷入“网课骗局”?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广州资深心理咨询师许云胡,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因及应对策略。
“在他们的过往认知中,很多人会觉得退休了就等于‘没有价值’,甚至‘被嫌弃’了。”许云胡解释道,许多老人退休后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这种心理促使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新知识来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甚至希望通过学习“不给孩子添麻烦”。然而,这种“知识焦虑”往往被不良机构利用。
许云胡指出,老年人对年龄的恐惧和对健康的关注,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各种养生课程或产品吸引。“这些课程或产品成了他们的情感寄托,哪怕效果不明显,他们也会因为‘被关注’而难以割舍。”
“现在空巢老人的现象很多,不少知识机构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对老人家嘘寒问暖,甚至比自己的子女更关心自己。”许云胡表示,这种现象让老人感受到温暖,进而建立起对机构的信任。一些专属老年人的社群更是成为他们的情感归属地。“即使学习跟不上,或者产品没那么好,只要在群里,他们就能感受到被看见、被关注、被需要。”
此外,许云胡提到,“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认知失调’。”当老人被指出可能被骗时,承认错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特别是长辈对下辈承认错误,会引发强烈的心理冲突。因此,许多老人会选择否认事实,甚至通过攻击子女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针对这一问题,许云胡提出了几点建议:提供替代方案、改变沟通方式、引入第三方劝导、定期检查手机。他强调,老年人陷入“学习陷阱”本质上是一种在社会角色转变期,通过虚拟空间重构自我价值的尝试。“单纯依靠技术反诈来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家庭与社会共同构建更包容的环境,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用。”
### 律师解析“网课骗局”:误导老年人购买网课涉嫌虚假宣传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解析了此类骗局的法律问题,并为老年人维权与防范提供了建议。
赵良善指出,一些商家以“短视频变现课程”为幌子,夸大宣传,误导老年人购买网课,这种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根据《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如果商家的虚假宣传成立,将面临行政处罚。”他还提到,《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要求平台对违法广告采取警示、暂停或终止服务等措施,若平台未尽义务,也需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商家以合同形式骗取老年人钱财的行为,赵良善表示,若金额超过5000元,可能触犯《刑法》第224条,构成合同诈骗罪。“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若商家无经营资质却从事交易,情节严重者还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更高刑罚。
在民事责任方面,赵良善强调,销售人员的行为视为职务行为,商家需承担赔偿责任。“依据《民法典》第170条,商家赔付后可向销售人员追偿。”他还提到,若网课内容存在问题,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销售者或平台索赔,平台若存在过错,需承担连带责任。
赵良善提醒老年人注重取证,“收集商家的口头承诺、宣传资料、合同、付款凭据等,以便日后投诉或诉讼时使用。”他建议,老年人遭遇类似事件时,可向平台反馈、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最后,赵良善呼吁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风险意识。“切勿轻信‘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承诺,遇事多与子女商量,捂好自己的钱袋子。”他强调,只有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才能避免落入骗局。
### 封面新闻“求助报料平台”参与方式
如果您也有类似经历或需要帮助,请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1.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填写详细内容,即可求助、报料。
2. 打开“封面新闻”客户端,点击底栏“求助报料”按钮,进入求助、报料页面。
3. 私信封面新闻的官方微博、微信或抖音账号,发起求助、报料。
4. 拨打热线028—86969110进行求助。
封面新闻将24小时实时解答、跟进,并提供相关协助(为保护隐私,相关信息将会保密,请放心)。
有关60岁老人花5000元买短视频变现课_“网课骗局”瞄准老年人钱袋子:电话轰炸诱导,老人5000元购买“短视频变现课”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