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资超3800亿元加速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近日宣布,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的硬件基础设施。这一巨额投资不仅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也刷新了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吴泳铭表示:“AI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全力以赴,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全行业的生态发展。”
强劲的财务表现支撑战略转型
根据阿里巴巴2月20日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在该季度实现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经营利润达到412.05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为464.34亿元,同比增长333%。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的商业化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达到了13%,而与AI相关的业务收入更是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增长。
在随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吴泳铭强调,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于三大核心业务:国内外电商业务、AI 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以及互联网平台产品。他表示,未来三年,公司将围绕AI这一战略核心,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行业趋势与市场反应
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指出,国内厂商的资本开支正在加速,阿里未来三年的资本开支预计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随着AI技术在各个层面的同步迭代,包括DeepSeek和Kimi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大模型注意力机制的改进。此外,马斯克旗下的xAI发布了新一代系列模型Grok 3,而阶跃星辰则开源了视频生成和语音交互模型。国务院国资委也部署了深化中央企业的“AI ”专项行动,多地政务系统已接入DeepSeek。
这些进展对软件企业尤其有利,特别是那些拥有数据、客户和应用场景的企业,AI产品的推广有望带动其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的提升和项目单价的上升。同时,随着模型私有化需求的增加,一体机、超融合和B端服务外包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存力成为AI浪潮下半场的关键
开源证券认为,在以阿里为首的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增加的推动下,AI应用的落地速度将加快,AI商业模型也有望形成闭环。存力作为连接上游算力设施和下游终端设备的重要环节,将在AI浪潮的下半场扮演关键角色,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