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中,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高龄海啸”?
日本,可以说是全球老龄化的“试验场”。作者结合多年在日本经营养老院的实际经验,深度剖析了日本养老产业的历史与现状,揭示了老龄社会中的真实困境与应对策略。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这场关于养老的探索不只是日本的故事,也是中国即将面临的现实挑战。
社会的责任:如何构建真正关怀老年人的养老体系?
行业的参考:如何保持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家庭的关切:如何平衡工作与照护责任?

【作者简介】川口彰俊
日本神奈川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资深养老产业专家。
曾任社会福祉法人“喜寿会”常务理事,兼特别养护养老院“七美 Kotobuki苑”院长,任射水市高龄者保健福祉计划・介护保险事业计划推进委员会委员、射水市介护认定审查会委员等职务。
引进介护起重器、介护机器人、情绪介护 科学介护等,把一家老式的特别养护养老院打造成日本最先进的养老院之一,连续4年获得“最上进养老机构”县知事奖,被作为先进案例进行报道,接受日本厚生劳动省等机构的视察与参观。
【译者简介】凌云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资深媒体人,作家。著有《万物与花同:24堂人文自然课》《花与万物同:24科植物图文志》。
【书籍目录】
推荐序 001
前言高龄海啸来袭 004
术语说明 011
第一部分介护体系的历史与现实 001
日本福祉制度历史一瞥 003
日本福祉与社会福祉法人 017
介护保险制度概要 025
介护的资格和职称 045
介护保险的服务类型 062
日本介护体系面临的挑战 129
第二部分介护实践的前沿探索 145
介护经营 147
安全介护与介护的典范转移 154
腰痛预防项目 172
认知症应对项目 198
外国护工 216
结语日本养老前瞻 232
后记 247
链接 250
【精彩书摘】前言:高龄海啸来袭
我住在日本富山县的一个小城市,高龄化程度很严重。按照所在地市政府的资料,2022 年,高龄化率已达 31.3%,进入了超超高龄社会。
这里的公共交通不发达,出行基本靠开车。虽然社区里的超市提供接送老顾客的巴士服务,市政府也运营着几辆“社区巴士”,可是路线有限、班次少,不能覆盖全市。这些举措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解决交通问题,所以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也不得不开车出行。他们技术差、反应迟钝,在路中间缓慢移动或越过中线的现象很常见。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前车在十字路口中间突然停下来、没确认后面的安全就开始倒车,快要撞到我的车了,我急忙按了喇叭(在日本,只有遇到危险时才允许按喇叭)才停住了。我看向司机,不出意外,果然是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她没有表示歉意,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开走了。我也感到很无奈。
我也偶尔在便利店的停车场看到一辆车占两个车位的情况,那样的车上往往贴着高龄司机的标识,车身老旧,布满伤痕和凹陷,可以想象这位老人车主发生过多少次碰撞。我在心酸的同时也很担心,在高龄司机多的地方,大家的安全都很难得到保证。事实上,在新闻里,高龄司机撞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每当这时候,一个国家因生产劳动人口负增长导致走向没落的不安便在我的脑海里翻滚浮现。
实际上,日本早在三四十年前就意识到了少子化问题的到来,但政府没有对策,一直拖延,终于导致社会各方面陷入螺旋下降、难以挽救的状态。日本内阁府的资料显示,由于少子老龄化,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 岁)在 1995 年到了顶峰后开始减少,估计到 2050 年将减少到 5275 万人(比 2021 年减少29.2%)。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将加重劳动力不足、国内需求减少、经济规模缩小等社会与经济问题。
下图展示了 15—64 岁的劳动人口支撑 65 岁以上老人的比率。开始进入老龄化时代的 1970 年,每 9.8 个劳动者支撑 1 个老人;介护保险制度施行的 2000 年,每 3.9 个劳动者支撑 1 个老人;2020 年,每 2.1 个劳动者支撑 1 个老人;2025 年,每 1.9 个劳动者支撑 1 个老人;2045 年,每 1.4 个劳动者支撑 1 个老人。长此以往,我们还扛得起吗?

日本不同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出自内阁府《令和 4 年版高龄社会白皮书》
2000 年,日本的国家预算是 89 兆 7702 亿日元, 社会保障费是 19 兆 5930 亿日元(占总预算的 21.8%)。 2020 年,国家原本的预算是 102 兆 6580 亿日元,社会保障费是 35 兆 8608 亿日元(占总预算的 34.9%)。 因为新冠疫情的发生,政府三次调整了预算,决算额是 175 兆 6878 亿日元,社会保障费是 42 兆 9979 亿日元(占总预算的 24.5%)。2 0 年间,社会保障费剧增。
在超高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确保护工人数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厚生劳动省估算,2023 年护工缺口为 22 万人,2040 年,缺口达 69 万人。
“银发经济”方兴未艾
日本总务省公布,2022 年高龄者家庭的平均储蓄额是 2414 万日元,中位线是 1677 万日元,超过2500万日元的占 34.2%,低于 300 万日元的占 14.4%。因此 各行业瞄准高龄者的金融资产,“银发经济”兴起:旅 游业、餐饮业提供银发优惠套餐,到处都有“终身学习文化中心(老年大学)”,这些都是针对健康老人的。
也有保险、股份、不动产等金融理财方面的服务。 内阁府公布,2022 年 65—69 岁人群的就业率是 52.0%,70—74 岁为 33.9%,75 岁及以上为 11.0%,高龄者就业比率出现上升趋势。在小红书上就经常看到去日本旅游的人,对 70 多岁的老人还在开出租车表示惊叹。国土交通省规定出租车司机的年龄上限是 75 岁,但 2023 年,国土交通省决定把人口稀少地区的司机年龄上限提高到 80 岁。
犯罪分子也瞄准高龄者的金融资产,使用各种诈骗手段骗取高龄者的金钱。也有违背道德在合法和犯罪的分界线上高价卖东西的灰色商家。还有文化方面的、运动方面的爱好者俱乐部,都是爱好者自己组织的。
可是,最大的养老产业还是医疗和养老护理(在日本称为“介护”)。因为健康高龄者的旅游依然属于旅游业的范畴,理财属于金融业,终身学习属于教育业,医疗就是医疗,一般不被视为养老业。因此对很多日本人来说,养老相当于介护。
1990 年代,日本的介护行业迎来黄金期,开始大规模地规划、修建养老院。2000 年,国家开始施行介护保险制度。之后,介护保险和围绕介护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即各种各样的养老院、护工的培训和资格体系、健康食品和适老化食品及配送服务、尿布等日用品、适老化产品和福祉用具、智能产品等。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医养结合、康养结合,以及老幼结合、老残结合等共生社会的模式。
中日共同面对高龄化挑战
2024 年,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 3 亿人。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标志着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意识到,中国也像日本一样,面临着高龄化的挑战。
一般认为,日本的介护行业是非常先进的,很多中国朋友关注日本介护行业,网站上能看到的相关文章几乎都是正面的。实际上,日本从 2000 年开始推行介护保险制度,24 年后的今天,整个日本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新冠疫情引起了整个日本社会的巨大
转变,原来若隐若现的社会问题都浮出水面,也激发了新的矛盾。介护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汹涌的暗流即将冲破平静的海面,高龄海啸将摧毁一切,还是将重建希望?在本书中,我将介绍日本养老介护的历史、介护保险制度、我作为养老院院长在介护现场亲眼看到的现状,以及各种介护问题与前瞻。
但是,日本的介护保险系统异常庞大繁复,光是政策措施目录便令人眼花缭乱(见文后表格)。而且多种政策之间互相关联,细节庞杂;很多中文汉字和日文汉字间的意思似是而非,一些介护术语没有翻译的先例。所以总结如此庞大的体系,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挑战,难免有不足和错漏之处。
我愿尽我所能介绍日本的养老介护行业,供中国的朋友们参考。愿中日两国都能顺利应对高龄海啸,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桑榆虽晚,霞光满天。
*以上内容摘自《高龄海啸:日本养老观察》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