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为何能创造票房神话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引领票房奇迹

2025年春节档落下帷幕,数据显示,七天共产生票房95.13亿元,创下中国影史春节档新高。其中,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表现尤为亮眼。

这部“成都造”的动画电影不仅打破了中国影史动画片及春节档影片的30项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还在竞逐8项新纪录。据灯塔专业版预测,《哪吒2》最终票房有望达到85亿元,稳居中国影史总票房榜首。

壹:从“我来自哪儿”到“我是谁”

2019年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以黑马之姿斩获50亿元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标杆。影片讲述了灵珠与魔丸错位的故事,探讨了命运与抗争的主题。

今年春节档,《哪吒2》在前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始探讨“我是谁”,即人的本质问题。通过三个主要角色——哪吒、敖丙和申公豹,影片深入探讨了这一哲学命题。

首先是主角哪吒。他生来是魔,因天劫而肉身毁损,灵魂将灭。重塑肉身时,龙族压境,局势危急。哪吒必须在七天内考上仙班,获得宝物,才能救敖丙,退龙族,护住父母和陈塘关。然而,在考核中,他一再压抑魔性,委曲求全,甚至为了得到认可,立志要“成为神仙”。这时的他,在反对“我”。

随着剧情发展,哪吒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执念只是虚妄。直到母亲为他而死,哪吒突破穿心咒,主动完成“剔骨割肉”,彻底接受了真“我”,并挫败了无量仙翁的阴谋,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敖丙则背负着沉重的家族使命,一度迷失自我,想要水淹陈塘关。幸而在关键时刻醒悟,与哪吒联手对抗天劫。申公豹苦修数年晋升仙班,却发现前方仍是漫无边际的苦海。他的对抗与哪吒相反,哪吒最终接受了“我”,而申公豹毕其一生都渴望证明“我可以不是谁”。

续集故事向来难写,既要维持前作的世界观和人设,又要有所创新。《哪吒》的创作团队做到了这一点,从“我从哪儿来”的来源之问,到“我是谁”的本质之问,世界观拓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思考和表达的升级。

贰:技术层面的极致呈现

谈论任何一部动画作品,都绕不开技术层面的场景、美术、动作特效等。2019年的《哪吒1》缔造了国产动画技术的天花板;历经五年多打磨的《哪吒2》,则将这一天花板推到了更高的位置。

开篇展示的陈塘关防御体系令人目眩:滚滚瀑布、环海城墙、森严碉楼、严阵以待的将士,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龙族妖族大军来犯,西海龙王敖闰的虚空裂爪划出紫色星云般的裂口,炼狱岩浆倾泻而下,海怪妖兽纷涌而至,整个场景宏大又不失秩序。

昆仑山、玉虚宫的至白至纯烘托出渺渺仙气;陈塘关废墟像用岩浆和屠刀雕刻出来的黑色“庞贝”;龙宫遗址似火山石灰熔铸而成的荒原;终极大战中,场景更是高潮迭起,灿然仙树绑缚圆鼎,定海神针如擎天柱般破鼎而出,六臂哪吒带领上亿海族群妖与玉虚宫兵将战成一团。

动作设计方面,《哪吒2》同样表现出色。哪吒考仙班的三场战斗各有特色:第一场对战土拨鼠部族,擂台摆在黄沙大漠的边陲小镇,颇有“叶问”打擂的风采;第二场水上竹林之战,有《卧虎藏龙》的余味;第三场对战石矶娘娘,化用了各类元素,场面震撼。

至于特效,导演饺子曾在采访中提到,《哪吒1》全片镜头数量是1800多个,而《哪吒2》单是特效镜头的数量便超过1900个,部分镜头制作周期长达3年。这些S级特效镜头,如哪吒剔骨割肉、仙翁背后的藤条生长等,都是难中之难,却又完成度极高。

叁:为何《哪吒2》独占鳌头?

2025年春节档上映的六部影片几乎都在追问一个终极命题:“我是谁”。《哪吒2》讲的是“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唐探1900》强调“我是中国人”;《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强调郭靖的宋民身份;《封神第二部》拷问邓婵玉、姬发等人的身份;《蛟龙行动》凸显英勇无畏的中国潜艇兵;《熊出没·重启未来》则验证光头强的身份。

在相似的命题下,不同影片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而《哪吒2》为何能独占鳌头,屡破票房纪录?

1.《哪吒2》在故事层面做到了起承转合、悲喜交织、热血爽爆应有尽有。2.在技术层面,无论是美术、特效、动作设计等都推向了中国动画产业内容创作的极致。此外,它的兼容性可能是春节档最高的——

《哪吒2》兼有《唐探1900》的喜剧特质,《封神第二部》的神魔大战,《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正邪之战,《蛟龙行动》的家国情怀,以及《熊出没·重启未来》的亲子市场,这些内容、情感、材料和形式近乎完美地融合到了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哪吒闹海”中,并为之赋予新意。

正如片尾,龙海龙王问哪吒:“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个世界吗?”踢烂仙班玉牌、断绝成仙路径的哪吒说:“我想试试。”

“我想试试”,就是对“我是谁”的最好回答,也是《哪吒2》交出的理想答卷。

上一篇: 热闻|《哪吒2》预测票房突破85亿,周边产品热销断货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