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十一”的购物狂欢落下帷幕,收获包裹的喜悦背后,是无数快递员的奔忙。在跳跃的电商交易数字背后,无数快递员穿梭于街头巷尾,支撑起商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数字经济的活力输送到每一个角落。来自贵州顺丰南明云关营业店的大件收派员刘兴兴,正是其中忙碌的一员。
清晨七点,营业点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相比平日,激增的货量让刘兴兴和同事们必须更早投入工作。分拣、交接、派送,整个上午的节奏快而有序。据估算,近期每日处理的快件量达到平日的1.5倍左右。这已是“双十一”期间的第三波高峰,早在正式活动开始前,预售商品带来的两波货潮已经让他们经历了几番忙碌。
刘兴兴的派送区域并非“广阔天地”,而是密集的园区与家属区。她的运动步数每天轻松超过两万步,行程不远,但反复的上下楼梯构成了主要的工作轨迹。她形容自己是在“里面转”,刚为一名客户送件下楼,可能立刻因新的取件任务再度折返。这种高频次的穿梭,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耐心与效率。
回想起初入行时的情景,刘兴兴坦言经历过一段适应期。在堆满货架的场地内匆忙奔走,难免磕碰,在客户催件与工作不熟练的双重压力下,她也曾感到委屈。然而,时间与真诚的沟通化解了这些困难。如今,她与许多客户已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令她倍感温暖的是,当她需要搬运大件重物时,常有热心的客户主动伸出援手,帮她一同装车。
天气转冷,每日清晨离开温暖被窝成为一天中最大的挑战。但责任感让她必须准时到岗。当被问及“双十一”过后最大的愿望,她的想法朴素而真实:渴望一场不受打扰的充足睡眠,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以及一顿与家人共享的、不匆忙的温馨饭菜。
刘兴兴的故事,是数十万快递员的缩影。他们在购物节创造的巨大数据洪流中,是具体而微的执行单元,用个人的辛劳与汗水,守护着现代生活的便捷与期待,让奔流的数字经济,最终踏实而温暖地抵达千家万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雷婷
编辑 罗玉青
二审尹广亚
三审 徐海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