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那到底睡没睡着?11月10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安徽省二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张璐。“他已经睡了,只不过还没进入到深睡眠,所以觉得自己还没睡着。”
张璐介绍,打鼾的核心原因是上呼吸道狭窄,气流冲击软组织振动发声,可发生在浅、中、深各睡眠阶段。浅睡眠(1期睡眠)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此时打鼾者被唤醒,易产生“未入睡”的错觉。“还有一些人不打呼噜,但是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突然被叫醒,问你怎么睡着啦?他说没睡啊,醒着呢。”
张璐
张璐解释说,打呼噜只是睡眠中的一种现象,可以出现在睡眠中任一阶段,它与睡得深睡得香没有直接关系。“高质量的睡眠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婴儿般的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比例高,睡眠连续不易中断,不一定要睡得很长,但是睡眠连续性好、深睡眠比例高。”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打呼噜?张璐指出四类高发人群:超重或肥胖者因颈部脂肪堆积挤压气道,是最常见群体;男性喉腔天生较窄,且雄性激素易促进脂肪堆积,打鼾几率是女性的两倍以上;中老年人喉部肌肉张力减弱、呼吸道易塌陷;有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等先天结构异常者,气道空间本身较窄。
打鼾是否需要干预?张璐表示,声音均匀、无呼吸暂停的“良性打鼾”通常无需医疗干预,但“恶性打鼾”需高度警惕——表现为鼾声响亮不规律、呼吸暂停数十秒后喘息恢复,常伴随夜间频繁惊醒、夜尿增多,白天嗜睡、晨起口干头痛等症状,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典型表现。
“OSA不只是噪音问题,更是全身性疾病。”张璐强调,长期睡眠缺氧会大幅增加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还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儿童患者会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成人白天嗜睡易导致交通事故。
“干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减重、侧卧睡眠、睡前不饮酒服药、规律锻炼,以及治疗鼻炎保持鼻腔通畅。另外一个恶性打鼾需就医做睡眠监测,首选CPAP呼吸机治疗,轻中度患者可使用口腔矫治器,有明显气道结构等异常者可评估手术治疗。”张璐提醒,若出现恶性打鼾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睡眠中心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编辑 崔恒



